admin
09月
25
2025
0

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,挫折是人生最好的导师

聚光灯下,蒋叶非手中的口哨仿佛指挥家手中的棒,每一个判罚都决定着赛场节奏,无数个日夜积累的判断力在这一刻凝聚成体育竞技的公平基石。

2025年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上,一个中国裁判的身影引人注目,蒋叶非,这位刚满30岁的国际级裁判,以沉着冷静的执裁风格赢得了亚洲篮联的认可。

“那次吹罚是我裁判生涯的转折点。”蒋叶非在接受专访时坦言,三年前他首次执裁国际比赛的场景仍历历在目。“面对质疑声,我选择了用专业回应而非辩解。”


01 初登国际赛场,压力如山袭来

2022年夏天,蒋叶非收到了国际篮联的邀请,担任U18亚洲锦标赛的裁判工作,这是他职业生涯首次执裁国际比赛,兴奋与紧张交织。

比赛在曼谷举行,场馆内座无虚席,蒋叶非记得很清楚,那是一场小组赛,对阵双方是韩国队和菲律宾队。“亚洲篮球以身体对抗激烈著称,这对裁判的判罚尺度把握提出了极高要求。”

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,挫折是人生最好的导师

第一节比赛进行到第5分钟,场上出现了第一次争议,韩国队后卫突破时与菲律宾队中锋发生身体接触,蒋叶非毫不犹豫地吹响了哨子——进攻犯规!

瞬间,韩国队教练组集体起立抗议,认为这应该是一个防守犯规,蒋叶非用手势明确解释:防守球员已经建立合法防守位置,进攻方用手臂推人了。

“那一刻,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速,但面部必须保持冷静。”蒋叶非回忆道,“国际赛场的压力远超国内联赛,每一个判罚都被放大审视。”

02 挫折中成长,从质疑到认可

那次国际首秀并非一帆风顺,在第二节比赛中,蒋叶非出现了一次漏判,菲律宾队快攻时,防守队员有轻微的拉人动作,但这个犯规逃过了他的眼睛。

现场观众顿时嘘声四起,电视转播画面多次回放这个片段,蒋叶非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什么,但在篮球比赛中,裁判的判罚一旦做出就无法更改。

“中场休息时,我在更衣室里反复回想那个画面。”蒋叶非说,“技术代表走过来,没有批评我,只是问:‘你觉得那个球怎么样?’我老实回答:‘可能漏掉了。’”

技术代表点点头:“记住这种感觉,但不要被它束缚,下半场需要你更专注。”

这句话成了蒋叶非裁判生涯的转折点,他明白了:裁判也会犯错,关键是能否从错误中学习,在后续比赛中保持公正和自信。

下半场,蒋叶非的判罚更加果断准确,比赛结束后,技术代表对他的评价是:“经历了艰难的开局,但展现出了学习和调整的能力。”

03 裁判之路,源于对篮球的热爱

蒋叶非与篮球的缘分可以追溯到童年,1995年出生于浙江的他,从小就对篮球有着特殊感情。“我父亲是个篮球迷,小时候经常带我去看CBA比赛。”

大学时代,蒋叶非选择了体育教育专业,并开始接触裁判工作。“最初只是为了赚点外快,但渐渐发现,裁判这个视角下的篮球别有洞天。”

2018年,蒋叶非通过考核成为国家级裁判,开始执裁CBA发展联赛和WCBA比赛。“国内联赛的锻炼让我积累了经验,但每个裁判都梦想着能站上国际赛场。”

2020年,蒋叶非参加了国际篮联的裁判培训计划,由于疫情原因,培训转为线上进行,但这没有降低难度。“我们需要学习最新的规则解释,观看视频测试,还有英语考核。”

英语是国际裁判的工作语言,蒋叶非为此下了苦功。“每天至少花两小时练习篮球术语和裁判用语,甚至做梦都在用英语吹罚比赛。”

04 科技助力,现代裁判的新挑战

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,裁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,2023年起,国际篮联开始试行视频回放辅助系统,这在提高判罚准确性的同时,也对裁判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“科技是辅助,不是替代。”蒋叶非认为,“最终决定权仍在现场裁判手中,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与技术支持人员配合,如何在回看后做出正确判断。”

2025年新规则对某些违例和犯规的尺度进行了调整,这对所有裁判都是新课题。“每年休赛期,我们都要参加规则更新培训,确保对新规的理解一致。”

蒋叶非还提到了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裁判工作中的运用。“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分析自己的执裁数据,发现倾向性問題,比如是否对主队过于宽松,或对某种特定动作过于敏感。”

05 心理素质,优秀裁判的关键

裁判工作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心理战,蒋叶非认为,心理素质是区分优秀裁判和普通裁判的关键因素。

“球员和教练可能会给你施加压力,观众会嘘你,甚至社交媒体上会有人身攻击,如何处理这些压力,保持专注和公正,是每个裁判的必修课。”

蒋叶非有自己的应对方法:“赛前冥想和深呼吸可以帮助我平静心情,比赛中,我专注于每个回合,不被之前的判罚影响,赛后,我会回顾比赛,但不会过度纠结于某个判罚。”

2024年的一场关键比赛中,蒋叶非在最后时刻吹罚了一个关键犯规,导致比赛结果逆转,赛后,这个判罚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。

“我没有参与争论,只是通过正规渠道向裁判委员会提交了判罚说明,裁判要学会接受一个事实: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。”

06 平衡之道,裁判员的双重生活

蒋叶非的本职工作是大学体育教师,裁判只是“副业”。“如何平衡主业和副业,是个永恒难题。”

国际裁判需要经常出差,有时一走就是两三周。“很感谢我的家人和单位的理解支持,没有他们的配合,我不可能走到今天。”

2023年,为了备战世界杯预选赛的执裁工作,蒋叶非错过了儿子的周岁生日。“那天晚上通过视频看到孩子哭着要爸爸,心里特别难受,但这就是选择付出的代价。”

蒋叶非认为,裁判工作带给他的不仅是荣誉,还有宝贵的人生体验。“它教我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,如何快速做出决策,如何与人沟通,这些能力在生活中同样有用。”

07 传承与未来,培养新生代裁判

蒋叶非也开始带年轻裁判。“中国篮球需要更多高水平裁判,我希望分享自己的经验,帮助他们少走弯路。”

在他看来,年轻裁判最需要培养的是“比赛感觉”。“规则条文可以背下来,但何时响哨、何时让比赛流畅进行,这需要经验积累。”

蒋叶非建议有志于裁判工作的年轻人:“先从基层比赛开始,不要好高骛远,每场比赛后都要反思,甚至观看自己的执裁录像,进步来自于持续学习和自我改进。”

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,挫折是人生最好的导师

2025年,国际篮联推出了新的裁判发展计划,蒋叶非是中方联系人之一。“我们正在建立一套从选拔、培训到晋升的完整体系,希望能培养出更多能执裁国际比赛的中国裁判。”


2025年9月,蒋叶非将执裁在美国举行的篮球世界杯正赛,从曼谷的首次国际执裁到世界杯舞台,他只用了三年时间。

“裁判之路没有捷径,”蒋叶非看着场上热身的球员们,手中轻轻转动着那只曾经陪伴他经历首场国际比赛的口哨。

“每个判罚都是新的挑战,每场比赛都是新的学习,这就是裁判工作的魅力所在。”